根據IC Insights預測,2022年全球MCU銷售額將達到240億美元。隨著新興的物聯網、新基建、5G的發展,國產MCU既面臨挑戰,也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。近幾年來,MCU市場上逐漸湧現出一批新的中國“芯”力量。9月9日-11日,電子行業盛會——深圳國際電子展(ELEXCON)暨 5G全球大會(中國站)盛大舉行,現場匯聚了眾多優秀電子產業的公司。

雅特力科技(重慶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雅特力”)成立於2016年,公司全力打造的國產化AT32系列微控制器,採用55nm先進工藝,全系列搭載32位ARM® Cortex®-M4 內核。本文為芯師爺專訪雅特力科技(重慶)有限公司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先生實錄。

 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接受芯師爺採訪
視頻來源:芯師爺

 

採訪實錄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雅特力持續打造ARM Cortex-M4平台,此次展會帶給客戶三個系列新產品,分別是極致性價比的AT32F421系列,以及締造M4業界最高CPU主頻的AT32F435/437系列。

  • AT32F421系列
    AT32F421系列,讓客戶以M0的價格得到M4的性能: 高達120MHz的CPU運算速度與DSP,最高可支持64KB Flash及16KB SRAM ,片上還集成了多達2個USART、2個SPI(可復用I²S)、2個I²C、1個16位高級定時器、5個16位通用定時器,和5通道DMA控制器。同時還擴展了2個高速軌到軌輸入/輸出模擬電壓比較器,1個採樣率高達2M SPS的12位15通道高速ADC,可充分滿足高速數據採集、混合信號處理和工業控制與電機應用要求。提供一系列晶片供選用,包括LQFP48、LQFP32、QFN32、QFN28與迷你的TSSOP20等封裝類型選擇,其豐富的片上資源分配、高集成及高性價比造就一流市場競爭力。該系列產品已經開始發送樣片並在今年Q4正式投入量產供貨,發售價媲美Cortex®-M0價格,是目前業界極具性價比優勢的Cortex-M4 MCU產品。
  • AT32F435/AT32F437系列
    AT32F435/AT32F437系列是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的新產品,將CPU主頻推到M4的極限288MHz,同時支持超大容量4032 KB Flash和高達512 KB的SRAM,超越業界同級晶片水平。除集成高效能的運算效能外,還支持2個OTG控制器、多達2個QSPI接口,用於支持外部SPI閃存存儲器或SPI RAM擴增、8組UART串口、2組CAN總線、4組SPI/I2S(2組全雙工) 、3組高速(5.33 Msps)ADC獨立引擎、8~14位並行照相機接口(DCMI),另外,XMC除支持PC卡/CF卡外,還可支持SDRAM、SRAM、PSRAM等存儲器擴增,並集成兼容IEEE-802.3 10/100Mbps以太網口控制器特別適用於物聯網應用,以及USB設備應用不需外掛晶振,可同時提升終端產品的可靠度與降低成本的多重用途。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國外知名通用型MCU第一品牌ST 的M4 是90nm工藝, M7才導入55nm工藝,雅特力全產品線採用55nm工藝,在單位面積實施更多功能,除了提高CPU主頻,也大幅提升性價比。另外,功耗和電壓平方成反比,55nm 1.2V 核心電壓相較市場上大部分MCU的180nm/110nm 1.8V 核心電壓,在相同工作頻率時可以有效降低運行功耗,這是目前通用型單片機市場的競爭對手們遠未能及的硬核優勢。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MCU 應用層是由眾多客戶開發,除了需要成熟的開發環境,客戶累積的大量軟件資源也是轉換平台的負擔。雅特力一直在關注且已有能力開發RISC-V 晶片,我們不拒絕這個平台,但對於這個市場仍保持觀望態度,等待生態鏈成熟。事實上,曾有客戶向我們提出RISC-V架構的晶片需求,但我們考慮更多的是整個MCU生態鏈。雅特力現在主打的是一個強大的平台概念,更加看重長期以來習慣使用ARM平台的龐大客戶群。ARM® Cortex-M平台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,且其代碼風格很簡潔,熟悉它的工程師只需花一兩周的時間就能輕松完成平台移植操作。而且ARM® Cortex-M平台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具鏈及技術服務,但RISC-V則相反。對於一直使用ARM平台的客戶而言,若想嘗試採用一款新的內核,需重新配套工具鏈,會造成開發成本大幅提升。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MCU生態是做平台、推應用, 同一個型號可以同時應用到消費電子及工控產品。MCU產品線是以內核、主頻、內存大小、管腳數、外設、功耗等進行分類。主要MCU客群相當多元,應用know-how掌握在客戶手裡,以終端應用進行產品分類的意義不大。MCU供貨商更重要的競爭力在生態鏈,除了更齊全的產品線,大量優質的技術文件,更好用的開發工具,RTOS,GUI軟件平台,及時的在地支持加起來才是綜合競爭力。除了在地支持,國內MCU品牌和國外MCU品牌還有相當差距。

  • 技術創新方面
    雅特力除了用先進工藝開發產品,還秉持服務業的精神持續完善整個生態鏈. 例如建立21IC論壇,官網提供大量的應用筆記, 支持RT-Thread、FreeRTOS 及 LittlevGL 等軟件平台。
  • 終端應用拓展方面
    雅特力積極跟不同產業的方案商結盟開發各類應用方案,本次Elexcon電子展中雅特力也帶來了相關產品展示。另外雅特力也在與傳感器廠商進行合作, 開發數位傳感器市場。同時也歡迎系統廠商與雅特力合作, 針對特定應用打造專屬的 MCU。
MCU品牌經營時間很長,目前國內MCU品牌多數才經營幾年,跟國外數十年差異很大,故產品的廣度、低功耗模式的開發、上下游的生態鏈還有可觸及的客戶深度也不同。而雅特力同為國內MCU微控制器品牌供貨商之一,希望能借重先進的55nm工藝以及富有研發銷售經驗的團隊,並且跟不同產業的方案商結盟,快速為國內MCU注入一股強心針。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對於美國這次對核心零部件(例如MCU)限制出口的舉措,我們己無法改變,高新技術產業始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穩定基石,是維持國家制造業的不竭動力,因此我們應積極面對,接受未來的一切挑戰,企業內部需盡快探索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替代品,同時加強技術創新,避免企業產品僵化,最終導致企業產品退出市場的局面發生。
危機就是轉機,疫情導致市場需求降低,尤其是國外市場打擊更大,但這也是新品牌導入design-in 的好時機,等市場回暖時才能享受成長的果實。中美貿易戰激起國產芯的風潮,但我要呼籲的是,除了 “造芯”,還需要更多人 “用芯”,給國產芯更多的實戰機會,才有成長的空間及養分。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5G通信的到來及新基建的數字化、智能化、高速化需求,為MCU的運算和數據傳輸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身為MCU開發者面臨多方面的考驗,例如效能的提升、數據傳遞的安全性、設備與雲之間的通信、無線傳輸的質量等議題。故對於雅特力打造一個MCU平台來說,內建 DSP, 浮點數的ARM Cortex-M4, 具備高效數據處理能力恰好是個最佳選擇,高速的CPU效能、相對業界更大的產存與內存、豐富的外設、自主研發的sLib二次開發安全庫,以及多樣化的封裝選擇,更是適合在有限預算的情況下,滿足更高的規格要求以及使用的平台便利性

雅特力市場行銷副總經理黃呈俊:晶片的價格普遍逐年ASP(平均售價)不斷下修,但也不斷出現不同的新應用,故也會對應不同新規格晶片,雅特力透過完整的代理商體系、方案商的合作,搭配內部持續前進於更先進的工藝(如28/40nm),來實現更高速,外設集成更豐富的微控制器。故未來的戰略布局分為三步走:
第一步實現通用型MCU國產化設計與生產制造;第二步持續引入IDH方案商,開發Turnkey方案;第三步以通用型MCU為市場切入點,開發ASSP MCU及周邊IC, 整合傳感器及無線傳輸。
我們的策略合作伙伴包括UMC、智原科技、超豐電子、華天科技等,已形成完整的價值生態鏈,通過合作伙伴的結盟來產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,擴大MCU產品市場渠道,在新需求及進口替代效益下,雅特力將成為國產MCU主要供貨商之一。近期,雅特力更擴大全球布局,將業務拓展至韓國、日本、新加坡等亞洲國家,在未來,雅特力希望將應用布局到全世界,以中國為根基, 打造世界知名的國產MCU供貨商。